一文搞懂什麼是虛擬貨幣,跟加密貨幣又有什麼不同?

虛擬貨幣市場很多人其實搞不太清楚「加密貨幣」跟『虛擬貨幣』之間的差異,究竟這些數字貨幣能不能被當成貨幣,又或者實際上還有其他功能的存在?

這也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地方,要想搞懂數字加密貨幣,得先學會分辨和搞懂什麼是「貨幣」跟「通證」,這樣對於整個虛擬貨幣市場跟環境我們就會有更深一層的理解與認識。

目前市面上第一個加密貨幣,是「比特幣」,而比特幣的發生起源是來自於2008年一位叫中本聰的密碼學家所創造出來的,中本聰撰寫比特幣的白皮書名稱叫做「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其用來解決虛擬世界價值的傳遞,利用複雜的密碼學和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成為了比特幣的發展主幹,後來才完整的出現了整個依附比特幣的社區開始龐大發展,比特幣也因此成為了虛擬網路世界中能夠傅輸,並具有類似貨幣價值的加密貨路,所有的加密貨幣也都是從比特幣開始的。

這邊我不詳論比特幣的歷史和整個區塊鏈技術的歷史和發展,這邊我做最單刀直入的核心切入,用最短的時間帶大家去理解複雜的數學加密貨幣體系的框架,讓大家能夠用通俗、白話的方式去理解這些數字加密貨幣的重點核心,這邊我要談的,是整個加密貨幣的分類和不同,當大家搞清楚怎麼分辨加密貨幣之後,未來當談到數字加密貨幣或是虛擬貨幣領域時,就能夠很快的知道是在說什麽。

虛擬貨幣體系很簡單,主要只分兩大體系,一個叫做「貨幣(COINS)」,一個叫做「通證(TOKENS)」

我們先來看一下下面這張圖:

整個虛擬貨幣體系分成了兩大類,一個是「貨幣(COIN)」,一個是「通証 (TOKEN)」,分清楚這兩個類別的不同是研究虛擬貨幣最困難的地方,但是如果能搞懂之後,虛擬貨幣市場就會像摩西分海一樣,會變的很簡單,來跟大家白話解釋這兩者到底哪裡不同。

加密貨幣的最源頭,能被稱為「貨幣」或是現在很多人不認同他是貨幣,我們也可以稱為「類貨幣」的第一個加密貨幣就是比特幣,但用的是區塊鏈技術,用個比喻來說,其實比特幣跟我們現在常用的行動支付中的Line Pay是一樣的,我相信很多人會說不一樣,但問大家一個基本問題就好,請問:「Line Pay 裡的1元Money真的是1元新台幣嗎?,如果你認為是,那請你把這1元新台幣轉到另一個行動支付EX: 台灣Pay,或者到隨便一間路邊小吃攤問說收不收Line Pay,如果不行,那麼你在Line Pay裡的數字真的是「新台幣」嗎?如果不是,那它是什麼?因為真的新台幣是可以在銀行或者實際生活買賣中自由流通轉帳的,但你的Line pay卻不可以!!」。

所以如果你真的有看懂什麼叫做「虛擬貨幣」,其實我們早就活在虛擬貨幣的世界裡了,只是你以為没有而已,因為我們沒真正想過這些事情到底是怎麽發生的,當你簡單的看懂這一個選輯和所有這世界在演的戲的時候,大概就能理解為什麽我會認同並且花時間去研究虛擬貨幣的領域。

回到主題來談,虛擬貨幣市場將幣分成「貨幣 (COINS)」和「通証 (TOKENS)」,我們先從貨幣來聊起,加密貨幣裡的目前能被當成「貨幣」而且最多人認同,爭議性最低的,就是「比特幣」,很多持有比特幣的人其實本質都把比特幣當成虛擬世界的虚擬黃金看待,也因為比特幣基於區塊鏈技術被設計成可在網路上被傅送、發送、紀錄具有價值的內容,因此被當成貨幣來流通傳輸使用,所以把加密貨幣當成貨幣的,都從「比特幣」開始,那麼為什麼現在市面上會有那麽多號稱跟比特幣很像或說是替代品的山寨幣呢?其實很好理解,比特幣當初設計只有2100萬顆,加上社群跟礦工甚至整個機構進場後其社群日益壯大後,紀錄的容量大小、速度、擴展性發展等技術性問題,於是一些原本的比特幣支持社群覺得技術落後,加上自己也想發行跟控制新的加密貨幣,於是這幾年打著高TPS或更高過擴展性的山寨幣就陸續出現了。

像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以太幣、SOL、幣安幣等等,這一些數字加密貨幣就屬於類比特幣的虛擬貨幣,有些人會稱作山寨幣,那我們怎麽理解它們和比特幣是哪裡不同,其實分辨也不難,用一個形象化的框架去解釋就可以輕易理解,我們把比特幣當成是GOOGLE的安卓系統就好,而其他的類比特幣,我們叫做仿生幣,就很像小米手機的OS、華為手機的OS,HTC手機的OS、OPPO手機的OS,這些各家廠商的OS都是自行獨立開發為自己手機所用的手機系統,但是其核心系統都是來自於原生GOOGLE安卓系統的開放原碼,更簡單的說,這些其他廠商的手機作業系統,其實底層技術都是GOOGLE的安卓系統,只是各家廠商自行拿去修改成自己的系統,虛擬貨幣的這些仿生幣就是這樣的道理,其底層的區塊鏈源碼技術和核心都是以比特幣為核心,但是利用開放源碼進行更改之後做成自己的系統,就成了一個底層技術是比特幣區塊鏈技術,但卻不同於比特幣原始程式碼的新加密貨幣,這些工程技術比較龐大,技術也比較複雜深入的新系統,就是新的加密貨幣,這些分叉出來的貨幣都是這樣生成的,不管是以太幣、幣安幣…等等,這些加密貨幣從比特幣系統的範疇延伸出來,因為自帶自己的系統,同時也有自己類似比特幣的貨幣性質可供流通,至於會不會被普近受人們接受,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但其自建、自帶的系統,就成為了貨幣系列的區塊鍵虛擬貨幣。

而所謂的「代幣(TOKENS)」或者是現在最新的說法叫「通證 (TOKENS)」,和「貨幣(COINS)」最大的不同,是通證本身的虛擬貨幣是依附著某一個平台所發展出來的虛擬代幣系統,本質上有很多的功能性,不單單只僅限於貨幣上的使用,更多時候是有一些特定的場景應用的,換個說法來說,但是這一個方式不盡然全對,不過用一個大家能夠接受的方式白話解釋,「通證(TOKENS)」的發幣是藉由平台進行代碼複製改造所產生的,和上面我們所說的「貨幣(COINS)」自帶系統是不一樣的,通証的發幣不需要複雜的工程就能進行,舉前面例子,今天如果Line pay是以虚擬貨幣的方式呈現,那麼Line Pay的代幣藉由GOOGLE的GOOGLPLAY發行出來的APP和代幣,就是Line Pay的 「通證(TOKENS) ]。僅限於Line pay的系統或是有跟Line Pay合作的商家所使用,這就是「通證(TOKENS),本體是自帶一個系統平台,並依附在GOOGLEPLAY上運行所有一切APP類似這樣的概念,最知名的就是目前市面上各種行動支付或是些信用卡會員積分點數,像是台灣Pay跟中國的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加密貨幣是虛擬貨幣形式呈現的一種也不為過,因為確實比特幣也只能在某些特定情境流通,不過有另一派Web3信仰者的主張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比特幣跟以太幣、USDT就是Web3世界中的流通貨幣,這樣的論述也沒錯,因為確實上述三種貨幣是目前Web3世界中最廣泛流通跟普遍大家都認可的「貨幣(COINS)」,不管是我們要買賣幣、買私募幣或是NFT等….

  • 全球最大NFT交易所用ETH作為流通貨幣

而當我們單純只從加密貨幣的視角出發,你會發現其實幣圈也能分成「貨幣(COINS)」跟「通證(TOKENS)」的例子,「通證(TOKENS)」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著名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

(Binance)」自己所發行的虛擬貨幣BNB,你開啟幣安官網就能發現交易所的很多功能,不管是買公募幣(Launcgpad)、買幣安的NFT、空投代幣(Launchpool)、手續費優惠等諸多功能都只能用一種幣去做支付,就是BNB,所以BNB就是幣安交易所的通證(TOKENS),只能在這間特定的交易所去使用,一旦到了外面其它交易所,例如OKX,它就沒任何的通證性質了。

  • BNB是幣安交易所指定的唯一通證(TOKENS)

那BNB就不是一種貨幣嗎?

這倒未必,回到前面說的,如果要能夠具備貨幣(COINS)性質,至少他要是能夠在整個Web3世界中廣泛流通的,其中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以太坊,一開始以太幣也只是以太生態自己的通證(TOKENS),可是因為它是第一個有智能合約的區塊鏈,所以在很早期確立了ICO代幣(ERC20)跟NFT(ERC721)發行標準,導致現在市面上有將近60%的代幣跟NFT都必須用以太幣去交易,造就它成為加密世界中除了比特幣第二廣泛流通的貨幣(COINS),所以如果未來BNB要成長到貨幣屬性,必然也得在技術上有一定的突破,成立新的技術標準,吸引大量開發者跟用戶進來才有機會成為貨幣,所以這也是為何要有幣安智能鏈的出現(Binance Smart Chain)。

  • 目前市場上多數代幣跟Dapp都是發行在以太坊上

根據現在市場的發展,大家就會發現,通證、代幣類的大多數虛擬貨幣幾乎60%以上都是利用以太坊的平台發幣的,所以如果有人跟我說以太坊會消失,我就知道這個人的虛擬貨幣專業知識到哪裡了,很多時候辯偽的能力來自於專業知識的累積遷有對行業的深度認識,今天跟大家分享關於貨幣(COINS) 和代幣 (TOKENS)的不同之處,同時也幫大家升級建立一些對於虛擬貨幣專業知識的基本入門,讓大家能夠用一個更簡單、白話的方式去理解這一個複雜的市場,而之後關於一些更深入的加密数宇貨幣專題也會在專欄內逐步的跟大家分享,

今天跟大家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有什麼問題也想分享的話,歡迎你加入社群討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