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快速全面了解比特幣

上篇文章中我們己經簡單的把比特幣的前世今生給說明清楚,關於比特幣和區塊鏈的基本關係,還有比特幣最重要的概念「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以及比特幣是如何可以當作虛擬網路世界的現金傅遞價值的原因,這些觀念和知識都是進入區塊鏈和比特幣世界中最基本的東西,大家一定要弄清楚,有了基本雛形之後,本週我要介紹的,是關於比特幣的全面解析,我們用一個短短10分鐘可以閱讀完篇幅,快速輕鬆的帶領大家來全面理解比特幣,當我們把所有比特幣的基礎架構和相關知識建立好之後,後面我們就會開始進入到教大家開始如何交易比特幣,還有關於比特幣存儲、安全性等相關的問題,然後一步一步的帶大家逐漸的深入區塊鏈和數字加密貨幣的世界。

今天要來聊怎麽理解比特幣,要聊比特幣之前,就得再複習一下什麼是「比特幣」,比特幣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這一個電子現金系統用來解決網路世界裡面價值傅遞的問題,利用複雜的數字加密方式,讓人們可以在網路上安全的轉移具有價值的數字加密電子貨幣,這個數字加密電子貨幣就叫「比特幣」。

當我們理解什麽是「比特幣」這個東西之後,我們就要開始聊比特幣的作用機制,知道是怎麼被建構起來的,為什麼一個數字加密貨幣居然可以沒有第三方,光靠龐大的比特幣社區網路裡所提供的電腦、機器就能夠完成這一個電子現金系統,這己經是堪稱一個人類的奇蹟了,因為那麼多的銀行、金融機構掌管著全人類那麼大的財富,一個小小的比特幣所建構起來的電子現金系統居然可以撼動傳統金融幾百年建立起來的信用系統,這也難怪全世界所有的政府和金融機構會急的跳腳,因為比特幣的破壞式創新或許會改變人類未來存儲資產和消費與交易的習慣,但這些改變卻會侵触這些1%金宇塔上最頂端的人的財富與權利,所以為什麼早期很多力量都一直積極的想要阻止比特幣的影響力逐漸加遽。

要聊比特幣建構起來的系統就要先談到 「帳本」這個概念,過去從人類開始有貨幣之後,人們想要轉移個人資產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現金」,一種叫做「帳本」。也就是說如果某A身上的資產要轉移給某B,第一種方式,就是把某A身上的「現金」直接拿給某B,它可以是台幣、美金、日圓、歐元…等等,當某A面對面的給了某B假設1000元新台幣,某A身上的資產就會少1000元新台幣,而某B身上就會多1000元新台幣,這就完成了某A和某B之間一次的資產轉移,現金的轉移是人與人之間轉移資產最簡單的方式,但這時候有個問題,今天若是我跟某人的交易金額大一點,或是我必須跟很多人進行交易的時候,我帶了很多現金,還有跟很多人交易都不方便,這時候我就不可能採取「現金」的這一個資產移轉的方式,這時候我們需要的,就是一個「帳本」,來幫我們處理帳務系統。

在目前真實的世界裡,我們進行資產轉移需要用到的帳本,就是由第三方的銀行機構幫我們提供的,我們去到了某一家銀行,開了戶,就相當於我在這家銀行裡開立了一個帳本,然後由銀行來幫我當這公正的第三人,當我存了錢進去銀行,銀行就負責證明我有錢,假設今天我在國泰世華存了100萬,國泰世華就會在我存摺上打上100萬元的數字,並且幫我證明我有100萬元的資產,我在國泰世華銀行帳本上資產的增加和減少,都由國泰世華負責幫我做紀錄,今天當我跟某個人要進行資產轉移;假設我要給我一個朋友50萬的金額,我通知國泰世華幫我進行轉帳的時候,國泰世華就在我的帳本(戶頭) 上記錄減少50萬,而我的朋友負責接收這50萬的銀行就會在我朋友的帳本(戶頭) 上紀錄增加50萬元,我們彼此之間就完成了資產的轉移與交換,當完成了這一筆交易之後,我們會發現到一件我們過去從來都沒有發現到的事實,那就是,如果沒有了負責幫我們記帳的這個第三方的機構,我們是沒有辦法進行任何交易的,就只能回歸最原始的「現金交易」,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帳本上的所有信用都不是出於自己本人,而是第三方機構的信用,今天如果我們存錢的那家銀行倒了,你的資產就歸零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今天假設我在支付寶上存了100萬的餘額,明天如果中國政府說收回阿里巴巴的支付牌照,阿里巴巴是一家被監管公司了,從今以後都不能再用支付寶進行支付,那麼你在支付寶上的所有資產也都會歸零,又或者今天你的銀行被駭客入侵,所有客戶的資料全部不見,銀行備援系統也全部被破壞,那麼所有把錢放在銀行的人也都會歸零,這就是第三方機構的缺陷和採用第三方進行帳本管理的缺點。

現在所有的這些第三方金融機構採用的都是中央帳本,也就是我在哪家銀行開戶,我的資產就是在這家公司被紀錄著,而處理帳本的第三方機構,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帳本也不流通,需要進行「結匯」,也就是每天計算總帳,然後進行數據交換做最後的確認與登記,然而這樣的處理過程讓傳統的金融行業在進行帳本整理,特別是機構對機構或是國家對國家的時候,會變的複雜又沒有效率。

而比特幣這個電子現金在網路上進行使用和交換,用的也是帳本系統,但用的不是傳統金融業的 「中央式集中帳本」,而是採「分散式帳本」,「分散式帳本」是比特幣整個電子現金系統的資產轉移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大家一定要理解這一個「分散式帳本」的重要性,那什麼是「分散式帳本」呢?很簡單,等等文章會有張圖,立馬可以秒懂什麼叫做是「分散式帳本」的概念。傅統的帳本,就是由一人或是一個機構或一家銀行進行處理,一家銀行的分行,處理所有地區性的客戶的帳務記錄,一家銀行的總行則負責處理全部所有旗下分行的總帳目的帳務記錄,全部由最上游的管理者管理,一旦這個環節出包,全部的系統都會出包,這就是「中央式集中帳本」。而比特幣採取的是「分散式帳本」,上圖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北韓的金正恩,當金正恩在進行精神講話或是交代事情的時候,所有的官員全部要立正站好排排站,專心的聽領導人金正恩的談話,並且把領導人的話一字不漏的抄在本子上,大家想,這一堆官員的筆記本記載領導人講的話會不會不一樣,肯定是一樣的,因為跟其他人不一樣内容的那個人肯定是抄錯,而比特幣系統的「分散式帳本」就是一樣的概念。


所有參與比特路網絡的電腦(使用者),都是比特幣網路的一個 「節點 (NODE)」,你可以想像成是其中一個存取比特幣網路數據的來源,每一台參與的電腦裡都存儲著比特幣網路的交易帳本和交易記錄,而所有電腦的帳本都長的一模一樣,白話一點解釋,就是今天假設我發起了一筆比特幣的交易,我想要轉移1個比特幣給我的朋友,當我進行比特幣轉帳的時候在我的比特幣帳戶裡,我就會少1個比特幣,我朋友的比特幣帳戶就會多1個比特幣,我們就直接完成了交易,但是這有一個重點,若是我們彼此之間有人不認帳這筆交易的話,那這筆帳就成了無頭公案了,傳統銀行我可以有銀行紀錄說證明我有轉帳和收款的紀錄,比特幣我怎麽證明轉帳的人有轉出去,收款的人有收到?發明比特幣的中本聰很聰明的想到了這一點,所以用了「分散式帳本」的方式解決了這一個問題。


在比特幣的網路裡,當有人發起了一筆交易,並且完成了一筆交易,會有某一台在這個網路裡的我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電腦會負責幫忙見證紀錄並複製這一筆交易記錄,那你會問,那如果那台電腦的紀錄被駭客入侵、被改了的時候怎麼辦,或是有人串通那台電腦的所有人進行竄改的話那怎麼辦?你想的問題,中本聰都想到了,所以在「分散式帳本」的統裡,當一筆比特幣交易順利完成並由某台比特幣網路的電腦完成記錄之後,這時候完成見證記錄的電腦會在比特幣網路做一個 「全網廣播」的動作,通知所有參與比特幣網路上的所有節點(電腦)剛剛已經完成了一筆交易,並且會進行這本交易帳本的全網複製,所有的節點會收到並存儲一本一模一樣的帳本,這就跟上圖的金正恩講話一機,當金正恩說完話,所有下面的官員就進行一模一樣的複製,這個過程就是「分散式帳本」的概念,下面的圖會讓大家更清楚「分散式帳本」跟「集中式帳本」不同的運作方式。

我再用一個更生動的例子讓大家清楚「分散式帳本」的概念,今天在某一個鄉下的村子裡,小明和小強約定要進行一筆交易,雨人跑到了村長室由村長作見證,當兩人交易完成,由村長幫兩人做帳務登記,證明小明有給了小強1萬塊錢然後小強有收到,接著村長用村里的擴音器公開向所有的村民放送剛剛小明和小強完成了一筆1萬塊錢的交易,所有的村民聽到村長的廣播之後也順便將兩人的交易記錄給記錄下來,這樣一來,所有的村民都知道小明給了小強1萬塊錢,並且每一個村民都有紀錄,如此一來,誰也賴不了這一筆帳,這就是比特幣現金系統網路裡的「分散式帳本」。

比特幣的「分散式帳本」有什麼好處?第一,由於比特幣交易己經不需要透過第三方,所有的交易都可以直接在網路上進行,只需要比特幣錢包的地址(帳戶)就能直接進行轉帳,然後有一個見證的節點(電腦)幫忙記錄複製交易,並進行全網廣播,就完成了所有帳本的複製,所有在比特幣網路裡的電腦就會都有一份一模一樣的帳本,這個不需要第三方機構作中間人的過程,就叫做「去中心化」;第二因為會有全網複製帳本廣播的這個過程,所以一本交易的帳本可以複製到比特幣網路的所有電腦,電腦有多少數量,帳本就有多少數目,參與的電腦越多,帳本就會越難被竄改,只要全網的帳本被竄改數不大於51%,當下一筆交易再出現之後,被竄改的帳本就會再被複製蓋上,除非駭客竄改的速度可以快過數百萬台電腦複製帳本的速度,否則要竄改比特幣的帳本,現實的執行可能性極低,成本也極大,所以比特幣的分散式帳本保障了比特幣交易的「不被竄改性」,再加上比特幣獨特並難以破譯的數學加密系統,就可以大大的提升比特幣交易的「安全性」。

也由於比特幣的持有不必實名制,不用開戶資料,所以比特幣同時也具有極高的「匿名隱藏性」,不會有任何人知道你有多少的資產,可以更加安全的讓個人百分之百擁有完全的私人資產控制權,這也是比特幣吸引一些想要完全控制自己私人資產的人的地方。


這些就是比特幣最重要的基本知識和一定要知道的幾個特點,那麼剛剛上面還有提到,在進行比特幣交易完之後,出來當第三方見證的電腦,一定會有人有疑惑,誰那麼無聊要出來當這個見證和廣播者?還有是怎麼選出來的?其實很簡單,這個選出來當見證的節點或稱電腦,就是我們在媒體上常常聽到在挖礦的「礦工」,其實這些礦工就是比特幣網路中的 「記帳土」,而這些記帳士就是靠著提供高運算能力的電腦或機器,去進中本聰在進行比特幣網路設計的時候,留下一些很複雜的數學算式供這些機器去進行運算結果,最先運算出數學答案的機器就能搶奪到這個記帳士的工作,而搶到這個記帳權的記帳士則負責從最新一個出來的交易帳本中進行所有交易的騰寫和廣播,這樣的動作,每10分鐘進行一次,每10分就換一個記帳士重新搶奪記帳權,再將新的交易數據騰寫在下一個帳本,而這個帳本10分鐘結束之後就會打包形成一個「區塊」,然後交由下一個記帳士將舊的帳本和新的帳本連在一起,這樣所有帳本形成的交易區塊,全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條鏈,而這條鏈,就叫做「區塊鏈」。

你可以這樣想像,有一間辦公室,專門放帳本的,每一個記帳士完成記帳之後,就把這一本帳本打包放在一個箱子裡放進這個辦公室,這就叫做一個「區塊」,然後下一個記帳士繼續做重複的動作,並且將他裝有帳本的箱子按照順序放在上一個箱子的後面並進行時間記錄與編號,當一個一個箱子井井有序的鉤住並排在一起形成一長條,這個辦公室裝有一長條所有帳本的總帳本我們叫它為區塊鏈。

那為什麼這些記帳士(礦工)願意將自己的電腦或設備提供給全網路的進行記帳呢?當然是有利可圖啊,中本聰當初設計,所有的比特幣就是要這樣參與分布式記帳,並且搶得記帳權之後,完成區塊記錄時,就會發給這一個參與記帳的節點比特幣當獎勵,從2009年第一個區塊產生時,每一個10分鐘的區塊搶得記帳權的記帳士(礦工),就會得到50個比特幣,而每4年比特幣就會進行產量滅半,現在是已經進行到第四次的產能減半期,所以現在一個10分鐘的交易區塊,完成記帳之後能得到的獎勵只剩下3.125個,下一次比特幣產出減半期在四年後的2028年,比特幣的產能就會聚降到只剩1.5625個,然後所有的比特幣總產量只有2100萬個,不會再增發,所以沒有通膨貶值的問题,相反的,未來若是比特幣的需求更進一步提升時,當產量越來越少的時候,現有的比特幣價格就會越來越高,這是簡單的經濟學供需理論。

以上就是關於比特幣所有基礎的相關知識,當大家有個初步對於比特幣的概念和認識之後,就算正式踏入了比特幣和區塊鏈的世界了,因為區塊鏈的技術是由比特幣開始,也因比特幣而生,而後期開始整個比特幣的開發團隊和社區陸續發現到比特幣的不足與一些缺點,就開始了進行比特幣的升級,並且開始出現了很多從比特幣衍生出來的加密貨幣,在開始要進入更複雜的區塊鏈領域或是各種由比特幣衍生出來的數字加密貨幣之前,一定要先對比特幣和區塊鏈的運作方式瞭解,才能在之後協助大家更清晰的理解什麼是 「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才不會只停留在看到虛擬貨幣就是在炒作的階段。去理解區塊鍵真正能幫助我們什麼?這才是我想跟大家分享區塊鏈最重要的地方,因為未來的趨勢發展一定少不了區塊鐽的技術,現在没有先學習好區塊鏈的相關知識,當趨勢開始了才要開始找尋資料都來不及,希望大家之後開始一步接著一步隨著我幫大家安排的內容進行學習,相信會更有系統的協助大家理解整個加密貨幣的產業歷史和接下來的趨勢發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