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這樣了解以太坊

前面的文章在詳細的了解比特幣及區塊鏈共識機制,甚至連挖礦運作原理、收益計算後,接下來區塊鏈的學習之旅,必經之路就是大家一定會常聽到的第二大公鏈「以太坊」,所以也就不得不帶到以太坊跟以太幣,區塊鏈的產業有一句話是這麼形容的,「比特幣是區塊鏈的1.0版,以太坊則是區塊鍵的2.0版」,為什麼人們會把比特幣當成是區塊鏈的1.0版,而以太坊是區塊鏈的2.0版,那麼以太坊又是什麼,和比特幣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果各位已經清楚了比特幣大約的框架和相關的基本知識,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是繼比特幣之後最重要的「以太坊」,因為熟悉了以太坊才能知道以太幣和比特幣的差別是什麼,以太幣又可以用來做什麼,我們一直聽到的智能合約又和以太坊有什麼關聯?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就準備來梳理這些區塊鏈間複雜的關係。

我們要聊以太坊,就要先來聊區塊鏈平台以太坊 (Ethereum)的創始人維塔利克• (Vitalik Buterin),網路人稱他「V神」。1994年出生於俄羅斯,5歲跟著父親移民到加拿大。布特林從小就是神童,4歲就能夠用Excel撰寫自行計算程式;7歲利用數學、圖表和算式,寫了一個叫做「兔子百科全書」的文檔。
Vitalik 第一次與比特幣的相遇,來自於他電腦計算科學家的父親,2011年的時候,身為電腦計算科學家的父親給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比特幣,就在Vitalik開始研究比特幣的白皮書還有相關技術之後,他就深深的為比特幣感到著迷,在大學期間還花了超過两年時間研究比特幣,期間也包括共同創辦了密碼貨幣社群廣為人知的比特幣雜誌Bitcoin Magazine,主要提供任何與比特幣相關的資訊,並以比特幣做為稿費的支付,但由於Vitalik太過熱衷於參與社群,還因此輟學開始全職社區的運作,全心投入在研究比特幣。2013年的時候Vitalik參加了一個大型的比特幣會議,對於發展比特幣的雄心壯志也因此被點燃,他想要藉著比特幣來改變這世界,因此會議結束之後他就找了很多相關比特幣的社群領袖做合作和發展的可能性的探詢,但是他卻發現到很多的比特幣社群並沒有想進一步的發展比特幣,只是想在原有的比特幣上面進行修補,完善比特幣的功能而己,大家並沒有瞭解到比特幣的功能太單一,在應用上有其缺陷,最後他決定自己出來獨自完整這一件事,在2014年的時候他發起了以太坊的眾籌和肩負起以太坊的開發重責,2015年的時候以太坊正式發行上市,成為了區塊鏈產業的另一件重量級大事。很多人不清楚以太坊到底是什麼東西?其實以太坊很好理解,如果說比特幣是「分散式帳本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那麼以太坊就是「分散式帳本概念下的點對點電腦計算機系統平台」,你可以把以太坊想像成區塊鏈分布式系統底下的GOOGLE PLAY或是IOS系統平台。

為什麼Vitalik要開發以太坊的系統平台?主要的原因來自於比特幣原生系統的缺陷,比特幣被中本聰發明出來主要是應用為「點對點的電子貨幣系統」,比特幣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拿來當成網路世界的數位支付貨幣,因此在比特幣的程式設計上,就有天生的程式語言設計缺陷,就是沒有辦法拿來作除了貨幣之外的其它用途或運算,這也算是當初中本聰發行比特幣之後為了安全性所做的取捨,而Vitalik發明以太坊就是想解決比特幣僅有單一功能卻不具其它應用的延展性的問題。舉例來說,比特幣就像是過去我們拿NOKIA的手機一機,絕大部分的功能就是拿來發訊息跟接聽電話而己;但是以太坊就像是一台智慧型手機一樣,除了原本的接聽電話和接收訊息之外,還多了很多可以在上面運行軟體和其它程式的功能,但是這個平台是基於分布式計算的原理,是可以不需要第三方公司就可以達到去中心化即可運行的系統平台。簡單來說,Vitalik開發了以太坊的分布式計算機運算平台之後,我們就可以藉由以太坊去開發很多應用的小程式,就像GOOGLE開放了 ANDROID的系統源碼之後,所有的人都可以利用ANDROID的平台去開發基於ANDROID系統上的應用程式APP,我們才能在上面做社群媒體的社交、網路購物、學習等科技生活,以太坊就是等同於這樣的功能,Vitalik開發了以太坊,就可以讓更多人藉由以太坊開發不同的DAPP,然後在區塊鏈上進行去中心化的運營,這些小程式需要以太坊網路的節點託管、運行,我們在以太坊上轉帳也需要節點們來記帳,因此,我們需要支付這些節點費用。在比特幣網路中,我們轉帳支付的手續費是比特幣,系統給礦工的獎勵也是比特幣,但在以太坊網路中,支付的手續費和系統給節點的獎勵是以太幣,所以以太坊中發行的以太幣,最大的功能除了拿來當貨幣使用和流通之外,另外的功能,就是拿來當作讓DAPP運行的手續費用,也就是俗稱的「燃料費」。

當然,以太坊最大的價值不是僅僅只有這一個分散式計算機運算系統平台而己,如果以太坊只是在區塊鏈上可以發行這些DAPP的小程式的話,那麼以太坊的價值就不高,以太坊最重要具有價值的地方,在於DAPP程式的設計者可以在以太坊的系統之下設計自動執行的智能合約。舉例來說:奧運期間,小明和小強相約賭冠軍賽誰獲勝,兩人各自在自己支持的球隊美國和法國隊上押了1000元賭冠軍賽時誰支持的籃球賽贏。如果美國隊赢,小明就可以赢得這1000元;反之,法國隊赢時,小強就能赢得小明的1000元賭注,如果最後踢和,則雙方打平都不用給錢。遊戲規則雖是這樣制訂,但如果第二天結果出來,其中輸的一方反悔要賴帳,另一方也無可奈何,畢竟口說無憑,更不可能去打官司。有了智慧合約,小明和小強就可以在以太坊上寫一個程式,上面明訂寫上遊戲規則,然後雙方把相對應的「錢」(幣)打到智能合約的帳戶上進行暫時扣押。第二天比賽結束時,智慧合約會自動去抓取官網的勝負消息,如果是美國勝,所有的「錢(幣)」就自動打到小明的帳戶,如果是法國赢,則錢就自動打到小強的帳戶,如果最後是平手沒有勝負,則两人先抵押在智能合約上的幣就會原路返回到自己的帳戶裡。

從智能合約的作用中我們可以看到,比特幣只是實現了交易記錄的不可算改,可是有了智慧合約的以太坊,就能真正的做到了去「第三方的信任仲介」,不再需要有任何的機構來作來做擔保,可以讓比特幣的流通有更多的場景可以運用,並且完成了比特幣沒辦法搭建自己的生態場景的問題,就可以利用以太坊搭建的系統平台去做各種基於區塊鏈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同時以太坊也可以協助更多的區塊鏈公司發行加密貨幣,加速並降低區塊鏈公司發行項目時的發幣成本和困難度,但成也發幣敗也發幣,2017年由於比特幣大漲,加上因為太多區塊鏈公司趁機浮發一些垃圾項目進行ICO(首次貨幣公開發行)眾籌吸金,導致後來比特幣暴跌之後,許多眾籌了一大堆以太幣和比特幣的項目方套現割韭菜,造成了以太幣後來在2018年的大崩盤,也給整個加密貨幣產業帶來了嚴重的傷害,不過雖然ICO吹了很多泡沫造成很多投資者受傷,但是以太坊的發展也在泡沫破裂之後開始往更穩健的發展趨勢進行,在整個以太坊的社區維護之下,以太坊接下來也要開始轉型變成更成熱的系統平台,智能合約也將繼續成為以太坊最重要的發展趨勢。

以太坊就是這樣和比特幣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以太坊的開發平台而不是只有以太幣,看以太坊很重要的是要看未來整個以太坊的應用程式發展趨勢,還有智能約合約如何落實在更多的DAPP應用項目下,例如2021年的DeFi跟NFT等技術突破跟新的敘事就讓以太坊帶起了新的需求,這才是以太坊超越比特幣僅只有單一貨幣功能的地方,未來更多的區塊鏈生態場景應用以太坊還有很大可以成長的地方,雖然現在有很多新的第三方項目一直出來叫板以太坊,像是SOL、SUI等等,但是我認為分散式的計算運算系統平台,還是以以太坊為主要發展核心,目前只有在以太坊是真正具有最多運行一般類型的DAPP應用,並且依然是所有公鏈裡TVL最高的,這一點很重要,也是我持續認為以太坊還有大幅度發展空間的原因,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簡介以太坊的部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